一眾Sony 的用家,相信對Sony A7家族系列一點也不陌生,不過筆者有時於各類攝影活動場合,間中聽到一些初人門玩家對A7系列選擇上的疑問。大多都是想一步到位,卻糾結於自已應用上應如何定位,所以先在此簡單講解,希望幫到大家。 首先,初入門而打算步入Sony 無反系列的用家要先有一種概念:「APS-C」( Advanced Photo System Classic) 格式 或 是 「全片幅」格式。前者為輕巧一點的無反系統,由於感光元件較少,所以若以全片幅的影像運算系統效能用上APS-C ,影像處理的能力及速度較快。同時於全片幅鏡頭時由於出現 Crop factor, 相比全片幅相機的情況下,APS-C 格式的相機就會出現1.5倍放大的效果。此情況用於遠攝時,跟全片幅相比就有額外的優勢,正如用600mm鏡頭,就能攝出900mm 的較果!但同樣地,用廣角鏡攝的話,則會有點倒過來,若以全片幅的16mm 拍攝,則只有約24mm的闊度。而現時熱賣的Sony APS-C 相機,多以4位數字5或6字頭為首,例如: α 6000 , α 6100, α 6300, α 6400, α 6500, α 6600等等。
而全片幅 (Full Frame) 則為感光元件大小,跟過往傳統菲林(膠卷式)的大小相約,由於過往大多數鏡頭都以全片幅規格的光學設計,鏡頭上的焦距,多數都以此為基礎上依據。由於感光元件面積大了,相應的吸收光的強力亦會同時增強,解像能力亦相應提升。跟前段提及的APS-C相比,遠攝的能力及廣角的能力則基於鏡頭本身設計的焦距為基礎。16mm 就攝出16mm的角度,600mm則攝出600mm 的角度。而現時的Sony 全片幅相機,則分為 4 大系列,分別以高速反應,用於運動攝影為主的 α9系列 及由初代到步入推出等四代的 α 7系列。而α7系列中,亦分為3大主要定位;分別是基礎拍攝的α7 I、II、III代;高感光度拍攝攝錄系列的α7s、α7s II代;及超高像素攝影的α7R I、II、III、IV代。
基礎拍攝的α7 I、II、III代,一直廣受眾攝影愛好者歡迎,各代的感光元件技術、影像處理晶片的效能及自動對焦追蹤的效能等,於每一代都有所提升!對於一般APS-C用家來說,α7的影像質跟慣用的APS-C格式來比較,相片影像的質感及層次會更上一層樓。當然,有些朋友會問,三代的有效像素都大約於2千4百萬像倒,沒有太大的差別,但老實說,一般2千4百萬像的影像,於8至12 甚至24R 的大相尺寸,亦已十分足夠,對電腦儲檔的文件大小亦無太大壓力。相比之下,影片拍攝欲從過往的1920x 1080 的高階高清提升至4K 每秒30格的質素,以附合日益普及的4K電視播放及網上高質分享平台。
今次的主角,則為超高像素攝影定位為主,過往的R系列,由初代(約2013年) 的3千6百多萬像有效像素發展至過往 II 代 及 III 代均維持於4千2百多萬像有效像素。就以上述的數值已超越當時主流攝影機型的2千多萬有效像素的數值,相片可以放得更大更細緻!對於商業攝影的用家來說,則提供更大的相片剪裁的空間,以便於後期製作時,兼容更多的構圖裁剪選擇。同時,高像素的影像亦能提供更清晰的影像細緻度,讓產品、主題提供更豐富的內容,深受一眾專業攝影師歡迎,同時因像素高而透過剪裁同時不失有效像素,加上高效能追焦能力,配上高倍數的焦距鏡頭,拍攝野生動物及遠景 (如追月) 等情況下能發揮更強大的影像細緻能力! 參考閱讀: Sony超高像素α7R IV ,正式發佈!
先由外觀講起;A7R IV 跟 A7R III 的外型雖然相似,但亦改進了不少細微的地方! 主操控依然保留於右身為主,而手握柄位的設計體積大了少許及指坑位設計深了。食指過往除了控制開關及快門外,前扣式滑輪選項鍵(前轉盤)則由過往水平式為軸心改為微微向上25度的設計。讓反機指(食指)遊走於快門按鍵及設定轉盤之間的距距縮短,同時設合人體工程學上,手握把手時食指向上斜角度同時橫向運動的方向。
另一方面,設於右上後方的「曝光補償轉盤 」,過往因轉盤沒有鎖定制,於出入機袋的情況下,容易被誤調,所以於等四代的轉盤中心上加設了「下按式鎖定及解除切換按鈕」。同時轉盤亦加高身了,以增加扭動轉盤的接觸面。
相比過往三代的半隱藏式轉盤設計,由於突出的轉盤面積細小,有些人甚至覺得太幼,難以推動,全新以頂蓋式設計的後轉盤,盤身接觸面大了,即使戴上手套,亦可以較易調較及轉動。
全新的 "AF-ON" 鍵 及 "多動選擇器" (多方向搖杆) 被重新改良,"AF-ON"鍵加大了按鈕體積,而 新的"多動選擇器" 除了由向內凹轉為向外凸的設計,亦加深了防滑紋於制上。
打開機身右則的記憶上插糟,過往上方的設計為 Slot 2,而Slot 1則設於下方。但今次的Slot 1 則剛好相反,Slot 2 設於機身的下方,而Slot 1 則設於上方。 像素方面,相信大家都知道,其有效像素由4千2百多萬提升至 6千1百萬,那麼,究竟多1千9萬多萬像素會是甚麼概念呢?我們先看一看下圖:
就以一般A7 III 的2千4百萬有效像素來比較,足足大多約2倍半,而跟過往的RII / III 比較,則大約多了1.45倍的像素面積。 先看一看,16-35mm F2.8 GM 於。以6千1百萬像1室內解像力的表現:
於α7R III 開始加入的「影像飄移」(Pixel Shift) 功能,讓高解像能力的攝影更上一層樓。透過影像飄移拍攝的方式,將每一個影像的一格(1 Pixel) 像素各向上、下、左、右拍攝記錄一次(4張相片),從而組合出更清晰的影像效果。
而最新的α7R IV,則提供C(青)、M(洋紅)、Y(黃)、K (黑)四色,各每一個影像的半格(0.5 Pixel) 四個方向移動記錄,從而製作出16張相片結合為一張2億4千萬像的相片。初試的用家,Pixel Shift 的功能可能比較新鮮,但其實一系列影像飄移的相片,亦有其限制: 1. 首先,由於上述拍攝功能涉及重複曝光的情況,所以構圖中所有需要入鏡及被攝的內容,必須要於拍攝該16張影像時,處於靜態情況。因為一有其中一張有郁動,合拼出來的影像就會有「鬼影」及不清晰的情況。換句話說,使用穩固的腳架,是上述功能的必須品。
2. 合拼影像的工作,並不是於相機內進行,而是須透過 Sony "Imaging Edge" 進行後制及合拼透過 Pixel Shift 而記錄的影像。 我們先看看原圖出的6千1百萬像素效果:
再看看4張合成1 張的 Pixel Shift 4效果:
最後為C/M/Y/K 各4個方向,以16張合成的效果:
到長焦測試,我們今次先用上了70-200 GM,看看70 及200mm 攝出來的成像效果:
70mm
200mm
24mm f1.4 光圈全開
總括而言,不得不對 α7R IV 的超高像素及影像的層次而感到驚喜,細緻的光線及影像的條理可以透過其6千1百萬像素中清晰顯示,同時用家透過高像素而重新剪裁圖像同時亦不失應有像素,完全補足了沒有長鏡時的影像追攝! 我們會繼續整理好資料,下一次,再跟大家分享一下其高速連拍的反應及情況。 敬請支持! 參考資料: DPreview
DPreview- Sony a7R IV review Mark Galer Sony's Alpha A7R IV is the world's first mirrorless camera with a 61MP full-frame sensor 現凡購買 α7 III / α7R III / α7 RIV 及 α 9,於購買完後於指定日期,帶同單據, 即可到Sony Store Trade in 你部舊機!同時仲有額外$500 鏡頭優惠券添!至多詳情,請按下圖了解更詳盡細則。
Comentários